刘备的问题说来也很简单。
他自幼以来,便有匡扶汉室、济世安民的宏图大志。
可随着年纪越长、他就越意识到,这里两个目标在根子上,完全是背道而驰的。
尤其是,跟随卢植束发读书期间,刘备因为卢植和张角的私交,接触到了相当多太平道的思想,并为此深感震撼。
他也从老师口中,得知了妖祸爆发的根源,正是他欲要复兴的汉室,以及汉室用来维护统治的龙气体系。
所以,刘备才会纠结至此,并始终不愿出仕,而是长居卢植身侧,于洛阳坐观天下局势,屈身守分,以待天时。
可他却说不清楚,自己究竟在等待的,是一个怎样的时机?
刘备更不知道,他是要做那个等待时机,乘时而动的人,还是该痛下决心,做那个搅动天下风云的人?
虽然内心深处很想把这位未来的大汉皇叔拐上车,但在明白刘备的矛盾和纠结后,叶横舟反而没有对自家多做宣传。
他只是让刘备以后若有时间,可以去常山郡走一趟,深入了解一下,太平道究竟在做什么事、要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。
叶横舟虽年纪尚轻,却也亲手调教过几名弟子,在为人师表这方面,可谓是经验丰富,所以他自然明白,此时此刻,最好是让刘备自己想出答案、做出判断。
他能做的,也就只能是稍作引导而已。
说过这些沉重的话题后,两人又交流起了剑术与武功,不过与其说是交流,倒不如说是叶横舟对刘备单方面的指点。
毕竟论功力,现在的叶横舟,比之“天地四极”这级数的巅峰强者,都只差半步,指点刘备这个堪堪跻身四星级,勉强可称高手的剑客,自然是绰绰有余。
叶横舟的剑术基础,乃是来自于孔涛罗的神意传功,而他在经受过虹猫这位剑术大家的点拨后,也开始将自己一身所学,尽数融于刀剑中,渐有自成一派之风。
学习、改变、再创造,一切武学,皆要以我为主,是叶横舟自练武以来,便始终贯彻落实的基本武学观。
就像方才他用来克制树妖的“正道直行”之剑,便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。
而刘备最想学的,便是叶横舟的御剑之术。
此界仙道发展至今也不过数千年,以御剑闻名的门派,只有张天师开创的“正一盟威道”。
不过正一道却不像太平道这种,因早有反心,故而走基层路线,道官都深入民间,大力广传教义的道派,他们向来是奉行神秘主义,教中高手多是云遮雾绕,令天下人难知其深浅。
若非昔年张角打上门去,恐怕正一道至今仍是超然世外、高深莫测。
正一道虽是被这位大贤良师压服,大大丢了脸面,却展现出来教天下人惊骇的底蕴,更坐实了天下道门之中,泰山北斗的地位。
刘备虽也是算得上是一名高手,却也不可能像张角那般,大张旗鼓地杀到蜀中,找正一道弟子斗剑。
故而这向来是他生平一大憾事。
现在既然有幸遇上叶横舟这个也能脱手御剑的大高手,刘备自然要请教一番,以弥补胸中遗憾。
在交流完剑术后,两人自然便聊到了自家所用的兵刃。
巧的是,他们皆是双持武器的剑客,且佩兵都是神兵级数的利器,便交换着观赏了起来。
刘备所用的黑白双剑,名为“干将”、“莫邪”,乃是卢植昔年出征吴越故地时,所缴获的战利品。
因刘备喜好剑术,卢植才将这两把剑交给这位弟子护身。
“干将”、“莫邪”皆是传世神兵,乃铸剑师以身血祭而成,有剑光化龙的逸闻,颇具灵性,皆为不可多得的利器,配合上刘备一身至刚至大的浩然功力,更是相得益彰。
可就是这样两把神兵,在出鞘半寸的赤剑之前,却是被其剑气所激,颤鸣不已。
如此情景,刘备从未见过。
他能感受得到,这把“火鳞赤剑”的锐气之盛,火劲之烈,哪怕是在神兵级数中,都称得上凤毛麟角。
其上那股慷慨悲歌的壮烈之气,更是让刘备甚为感慨,深有共鸣。
他肯定,这绝非是新铸神兵,而是一把极有故事的传世名剑。
如果不是因为知道赤霄仍在宫中,刘备甚至要怀疑,这会不会就是改头换面的高祖佩剑。
在刘备心目中,叶横舟这个“天下第一反贼”完全有胆气、也有能力做得出孤身闯入北宫,夺走赤霄剑之事。
至于叶横舟腰间那把同属神兵层次的雷刀,刘备则是将之视为了霸王断刃的另一部分,并未多加询问。
看着负剑佩刀,一身黑白道袍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qgw123.com